联华金融 透视2025|杨健:市值管理需要“一司一策”

发布日期:2025-02-02 22:49    点击次数:102

联华金融 透视2025|杨健:市值管理需要“一司一策”

  编者按:2024渐行渐远联华金融,2025源源而来。各行业如何应变局,如何开新局?中新经纬广邀经济学者,梳理过去关键事件,展望新年潜在机遇,以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新经纬1月26日电 题:市值管理需要“一司一策”

  作者 杨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

  2024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明确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方的责任,并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

  将市值管理纳入企业管理层的考核范围,是一种积极改变,能够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这一领域。展望2025年,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国家提倡市值管理,重点在于避免短期行为,例如“杀鸡取卵”式的操作,强调不断聚焦长期价值的创造。

  趋势与展望

  2025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首先,多层级的股票市场出现不断升温迹象,2025年在放宽并购约束的条件下,中国股市或将形成结构性牛市。2024年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上升,其短期偿债能力进一步增强,股票市场信心不断提振。

  其次,在国家宏观财政政策指引下,2025年债券市场将在主体、规模、期限等方面有所突破。债券市场方面,预测国家将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这会为2025年的债券市场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再次,2025年,在全球国际贸易竞争有边际趋缓预期的背景下,叠加全球货币环境或将持续处于偏宽松的格局,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货币市场将推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向纵深发展。虽然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通常呈现“跷跷板”效应(指不同市场或资产间价格变动的相对性如同跷跷板两端,一端上升则另一端下降),但如果货币供应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则会对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同时形成有力支撑;同时,股票和债券也会对货币市场有影响,例如影响资本的流动方向,以及成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风向标。

  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要从战略管理与资本运作两个维度相辅相成:一方面,从战略管理方面来看,上市公司应关注自身产业布局、商业模式、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管理团队、财务报表和股东结构等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应关注国际形势、宏观政策、资本市场、行业分类、概念与主题、投资者群体以及事件驱动等外部因素对自身市值的影响。这两个维度需相向而行、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市值管理的战略目标。

  尤其是“精细化”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需要“一司一策”——不仅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需要不同的市值管理,而且不同的市场行情、不同的股票、不同股票估值的上市公司也大相径庭。

  以不同行业角度来举例说明:钢铁、煤炭等重资产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市值管理应注重资产的运营效率;软件、互联网等轻资产行业,其核心资产是人才、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产,市值管理应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和用户流量的获取与转化;食品饮料、家电等消费行业,产品需求相对稳定,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市值管理的关键在于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高不确定性,市值管理重点在于展现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

  机遇与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将为市值管理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在国际形势和政策环境逐步明朗化的背景下,当前市场正处于调整期,这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全球资本具有极强的逐利性。中国凭借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仍然是全球资本无法忽视的重要目标。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国际资本提供了独特的投资机会。

  其次,从购买力平价(PPP)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显著的竞争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在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环保成本方面有所上升,但整体上仍具有高性价比的比较优势。例如,近期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关注,包括对TikTok和小红书的讨论,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活质量及其背后消费潜力的认可。这种购买力平价下的优势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为吸引国际资本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尤其是在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趋于稳定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局势下,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市值管理捕捉新机遇是一大挑战。与游资热钱不同,国际长期资本非常关注价值投资、可持续发展与ESG等理念。

  首先,在市值管理中,准确评估股票所具备的概念及其价值非常重要。这需要判断某一概念是否适用于特定股票,并分析该概念是否能够为股票带来溢价。一些企业盲目地贴上“新能源、算力、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标签,最终将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机遇。

  其次,虽然发展中国家的ESG理论与实践与后工业时代的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但是关注ESG信息披露与ESG评级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国际资本的认同。

  再次,目前国家倡导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符合新质生产力概念的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更符合国际资本的投资标准。

  总之,在国际贸易竞争渐趋平和之际,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而2025年将再次成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新起点。(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袁媛联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