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交通银行联合发起的新一期《跨境人民币观察》季度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制度型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活动中的使用取得积极进展。
2024 年 3 季度,在受访企业中,超过 60%的企业开展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5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人民币外汇交易,但从事人民币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现金管理、离岸人民币收单或支付、融资、存款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企业均不足受调查企业总量的 20%。
跨境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优势显著
按企业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比民营、外资企业更多开展人民币业务。外资企业参与人民币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外汇交易的比例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离岸人民币融资、离岸人民币存款和离岸人民币财富管理方面业务的比例比外资企业略高。按企业注册地分,除“离岸人民币存款”外,欧美澳地区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低于亚非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非中国和东道国(即第三国)企业进行贸易或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的受调查企业接近 40%。按企业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该比重超过 40%,民营、外资企业不足 40%。按企业注册地划分,亚非拉企业略超过 40%,欧美澳企业则不足 25%。
除了美元、人民币、日元和欧元以外,港元、英镑、澳元也是受访企业常用的货币,港元的占比 2%~50%以上不等,后两者的占比大体较小。
在受访企业中,近 70%的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出于对“资产安全性”的考量,超过 50%的企业则为了优化“风险配置”,逾 40%的企业是出于“现金管理”的需要,近 40%的企业认为人民币“收益可观”。其他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客户需求等。按企业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对资产安全性、风险配置的考量占比更大,而外资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呈现的动机则相对较小。
研究发现,跨境人民币呈现出企业广泛参与、使用场景多元、使用动机积极、政策支持有利、对非美元货币优势显著等亮点。其中,国有企业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企业与第三国间交易呈现出更多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反映出全球企业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的接受度和意愿正在增强。
相比第 2 季度,第 3 季度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收益性动机有所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特定业务参与比例失衡、政策复杂度过高、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风险对冲工具不足、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等阻碍跨境人民币有效使用的问题仍然存在。
跨境人民币结算仍面临一些障碍
问及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的主要障碍时,在受访企业中,超过 60%的企业认为“政策复杂”是主要障碍,50%的企业认为困难在于“资本流动障碍”,40%的企业认为主要堵点在于“法律法规的兼容性”,30%的企业认为“投资范围受限”是困难所在,20%的企业认为“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不足”也是主要问题所在。此外,部分企业认为客户不愿意接受人民币也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障碍。
为了更好抓住机遇,继续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该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政府层面,激活区域化支付平台,促进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本币结算,构建绿色金融标准框架,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结算货币,创新跨境人民币外汇机制,支持人民币海外资产配置;
金融机构层面,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拓展跨境人民币使用新场景,搭建人民币投融资平台,提供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支持,建立数字人民币备用网络,应对极端金融情境;
企业层面,推动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发展,增强区域产业链整合,优化跨境资本管理,拓展人民币资金渠道,运用数字技术防范风险炒股配资杠杆是什么意思,提升人民币结算安全性。